PCR核酸检测实验室消毒管理制度操作指南
2020年国内新冠疫情的爆发,针对核酸检测的PCR实验室大量投入使用,那么PCR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日常消毒管理如何解决的,以下就是实验室消毒管理制度提供大家。
2019新型冠状病毒效果图。图片来源:美国疾控中心官网
目的
为了使分子诊断技术工程师了解PCR实验室基本的消毒措施,保证实验室日常消毒工作的正常进行,熟悉PCR实验室污染等突发情况的应对。
适用范围
本指南适用于PCR实验室日常及突发情况的消毒处理。
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求
-
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,工作服一般每周需更换2次。
-
实验室接触标本均为可疑污染物,操作前应做好相应防护,如手套破损等需及时更换,工作后脱去手套,用手消毒液消毒双手,流动水洗净。
-
离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脱去手套;不能穿工作服在实验室外活动。
PCR实验室日常消毒措施
-
个人及防护用品消毒
-
防护品消毒:实验衣、口罩、手套、鞋套等用压力蒸汽121℃消毒20-30分钟,或浸泡在含有效氯1000 mg/L的消毒液内30-60分钟。护目镜用75%的乙醇擦拭消毒,或浸泡在含有效氯1000 mg/L的消毒液内30-60分钟。
-
手消毒:含有效碘3000-5000 mg/L的消毒溶液或75%的乙醇溶液涂擦作用1-3分钟。
-
检验仪器与器材消毒
-
仪器等表面消毒:使用含有效氯1000 mg/L的消毒液或75%的乙醇擦洗消毒,作用30分钟以上。
-
器材应分类消毒:将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防刺破、防渗漏的封闭专用锐器处置盒内,压力蒸汽121℃作用30分钟;其它部件在含有效氯2000mg/L的消毒液内浸泡1小时以上,取出,蒸馏水冲洗10遍以上,烘干备用。处理时避免皮肤损伤。
-
废弃物的处理:可燃物质尽量焚烧,也可喷洒含有效氯2000-10000 mg/L的消毒液,作用60分钟以上。剩余标本最好焚毁或用压力蒸汽121℃作用30分钟。
-
各台面及地面消毒
-
台面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-2000 mg/L的消毒液擦拭(或喷洒,喷洒效果更佳);用紫外线消毒时,灯管离台面不宜超过1米,消毒有效区域为灯管周围1.5-2.0米,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。
-
地面用含有效氯1000-2000 mg/L的消毒液喷洒(拖地)。
-
生物安全柜每次使用后用75%酒精擦拭表面,作用30分钟以上;然后紫外线作用3分钟以上。
-
空气消毒;现有的紫外和臭氧消毒, 都会面临时间长消毒不彻底的问题,建议使用低浓度过氧化氢干雾消毒设备进行消毒,优点:消毒时间短,对实验室材料腐
蚀性小,消毒彻底,消毒完毕开窗通风。
PCR实验室突发情况的处理
-
样本溢出处理方法
-
戴手套,先喷含有效氯5000 mg/L的消毒液适量于标本溢出处消毒30分钟。
-
用镊子夹吸水纸吸干溢出物与消毒液的混合物,丢弃于“感染性废弃物”垃圾桶内。
-
再用含有效氯5000 mg/L的消毒液清洁样本溢出区。
-
PCR实验室污染后处理方法
-
首先应去除实验室污染,保证实验室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,然后再排查寻找污染源。
-
开窗通风,如需在短时间内去除污染,必须开窗通风,若实验室未有窗户或开不了,建议工程部“开”一扇窗户。
-
使用含有效氯2000 mg/L的消毒液擦地面、实验室台面、墙面,及移液器、生物安全柜、各种实验仪器;5-10分钟后,待表面液体快干时,再重复进行此操作步骤,原则上仪器及台面等表面应一区、二区、三区都需进行消毒。污染期间需每天进行。(注:含有效氯的消毒液有强氧化性,在日常消毒中生物安全柜及荧光定量PCR仪器采用75%的乙醇进行消毒。
支持性文件
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》
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》(GB19489-2004)
《医院消毒卫生标准》(GB15982-1995)
《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》(第三版 2004)WHO
相关表单
过氧化氢干雾灭菌的优点
新华医疗气化过氧化氢消毒仪器
-
灭菌效力,可以实现对黑色枯草及嗜热芽孢6个LOG 的杀灭验证,只需要1个小时,即可完成整个灭菌流程
-
方便灵活,操作简单,易移动,适合制药企业,实验室,食品及饮料企业使用验证资料全,残留性验证,兼容性验证完备,腐蚀性小,无毒性,完全替代甲醛.
-
能高效分解DNA、RNA污染源及核酸酶等分子物质;灭菌效果好,能彻底杀灭环境中的MRSA、VRE、结核分枝杆菌、芽孢、病毒和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菌(鲍曼不动杆菌)
声明:部分文章和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版权问题涉及版权问题,请立即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迅速采取适当措施。